中轴人物丨程的的——承续祖孙三代中轴记忆,助力中轴文化保护传承
日期:2024-01-29

 

9岁的程的的,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她是一个在中轴线周边长大的女孩,从出生开始,就与中轴线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她成长的点点滴滴,饱含着幸福的中轴记忆。这种记忆,跨越了祖孙三代,汇聚了一个光阴的故事。

 

2014年,的的在北大妇幼医院呱呱坠地。北大妇幼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坐落于西安门大街1号。那时候,她的家在五四大街沙滩路口的胡同里。如果,你也喜欢遛弯,那么在故宫角楼、景山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有可能会偶遇这么一个姑娘。

 

 

2015年6月在皇城根遗址公园、故宫角楼

 

 

 

2016年5月在沙滩路口

 

 

2016年在北海公园、景山公园

时间往前50年,的的姥姥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小山村里,那一年《北京的金山上》唱响北京。姥姥50岁之前都没有来过北京,但她也会唱这首歌,歌声里,充满对伟大领袖的敬爱,对幸福新生活的向往。因为外孙女的到来,姥姥第一次站在了天安门广场。

时间再来到1988年,的的妈妈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小县城里。时空变幻,50年过去了,从山村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北京,时代洪流,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用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和三代人不同的人生故事,朴素直观反映了伟大祖国的强国复兴之路。

 

 

2016年7月与姥姥在天安门广场

 

的的还在牙牙学语,妈妈会经常教她唱歌。的的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就是那首80后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节奏欢快,色彩明亮,不但表达了少年儿童强烈的心声,而且成功塑造了活泼热情又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少年儿童形象。歌曲历久弥新,传承血脉,最能唤醒灵魂深处爱国之情的强烈共鸣。

 

 

2023年打卡中轴线,用传统民族乐器葫芦丝吹奏

《我爱北京天安门》

 

时光荏苒,的的这个姑娘,慢慢长大了。

她喜欢朗诵、演讲。站到了《致敬英雄》系列演讲展演大赛的舞台,成为了北京市市级王牌讲书人、北大红楼的红领巾讲解员,把红色基因深深印入骨髓。

 

2023年6月在北京电视台

 

2023年7月在北大红楼

 

她厉行环保,热心公益。与同学们自发组成了府学胡同小学拾爱志愿服务队,多次组织和参与净山、净滩捡拾,参与北京门头沟暴雨灾后重建,参与慰问老人、关爱自闭儿童活动,做一个公益的行动派。

 

 

 


图片2023年开展净山、净滩捡拾等志愿活动

 

她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才情的的胜奇男”,她的名字也来源于古诗词。她还喜欢民族乐器——葫芦丝,入围了“诗词大赛”选拔。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汲取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带动身边的同学也一起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丰富文化生活。

 

 

生于斯、长于斯,其魂气无不之也,助力中轴文化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参与。从学校老师那里了解到2023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达人中轴”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达人赛道后,的的积极参与,讲述自己的中轴线故事,就像《北京欢迎你》的歌声,唱出的“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那样,总是要把家乡最美好的风景,展现给人们;又像徐徐打开一副厚重的历史画卷,让人沉浸其中,深深感悟文化的底蕴和传承。

 

 

2023年10月打卡鼓楼

 

家门口的107路电车,有一段中轴线的路程,每当驶过鼓楼的时候,总会响起一曲《鼓楼》,作为特别的报站提示。“我是个沉默不语的靠着车窗想念你的乘客,当一零七路再次经过,时间是带走青春的电车,我站在什刹海边……”

鼓楼是一座关于时间的建筑,是元明清时北京的报时中心。伴随着“咚咚咚”的鼓声,中轴线的故事将会一直延续下去,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讲述属于自己的美好故事。和的的一样,中轴线上无数平凡普通的家庭,还有孩子们,他们在成长,在路上。

来源:2023北京中轴线创意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