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启闭

北京中轴线上的城门建筑,在明清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城市管理功能。

宫城与皇城是皇家生活空间。宫城的出入管理由神武门和午门掌控,也就是今天故宫的北门与南门。

内城和外城是百姓居住的空间。正阳门和永定门作为内城和外城的正南门,在明清时期和其他城门一起行使城市管理与军事防御等职能。两门均位于北京中轴线之上,建筑形制较其他内、外城城门更高(面阔与进深间数更多,建筑体量更大)展现了居中的重要性。

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皇都积胜图》中绘制的正阳门,不论瓮城…
乾隆南巡图 在皇帝出城时,正阳门的箭楼城门会被打开,容仪…
康熙南巡图第十二卷局部 在皇帝的仪仗队伍通过时,正阳门箭楼的大门便会…
康熙南巡图第一卷 永定门是康熙皇帝南巡时通过的城门,出了永定门…
钟鼓报时

钟鼓楼为明清时期的城市报时设施,与城门一同担负着城市管理功能。钟鼓楼以敲击的形式控制着城门与胡同栅栏的起闭,通过区分昼夜时辰、统一全城时间,有效地实现了对于城市的管理工作。

北京老城城市格局的历史
变迁

元、明、清三代,北京老城的城廓结构和道路格局经历了不断地发展与变化。

元明清北京城廓格局

(图像说明:点击查看更多

元大都
切换时期

北京地铁线中与历史城市格局相关的地铁站名

(图像说明:点击查看更多

元代

元代的北京城称为元大都,城市由三重城廓环环相套,由内至外分别为宫城、皇城、外城。宫城被皇城包围,皇城又被外城包围,以加强防御。

元大都的城市道路规划整齐方正,纵横交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盛赞其“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城内共划分为五十坊,坊各有门,用于管理居民的日常起居。

元土城遗址公园现状

(图像说明:点击查看更多

明清

明清时期,北京城形成了内外四重城廓,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形成今天北京老城标志性的“凸”字型格局。最初,明永乐时期仅建有北部的内城,沿用元大都的东、西外城城墙,但南移了南、北城墙的位置,城市整体在规划格局上沿用了元大都的中轴线,城门依旧以北京中轴线东西对称。由于皇城设4个城门,内城设9个城门,因而北京也有“四九城”的俗称。

明清北京城内有着严格的宵禁制度。偌大的城市想要正常运行,离不开有效的城市管理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措施,就是以钟鼓报时为标志,通过启闭城门管理人的流动。

《皇城宫殿衙署图》

(图像说明:点击查看更多

乾隆16年(1752年)北京地图

(图像说明: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