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中外记者“打卡”北京天坛,感受古都风韵
日期:2023-10-25

10月13日下午,来京参加2023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的“一带一路”国际城市媒体参访团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寻觅历史踪迹、邂逅古都风采,了解北京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实践经验,感受独属于北京的敦厚悠远、古韵新风、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城市气质,感知新时代中国的时代魅力。来自美国、意大利、希腊、埃及、土耳其等60余个国家的70余名国际媒体高管和“一带一路”记者组织代表受邀参加活动,共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各国民心相通。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市文物局专家介绍相关情况。 

秋日的天坛,红墙绿瓦,草木悠香,端庄秀美,清丽静谧,脚步所至,皆为北京历史印迹、文化积淀与文脉传承。在文物专家带领讲解下,中外媒体记者先后参访圜丘、皇穹宇景区、丹陛桥、祈年殿等代表性点位。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是造型精美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北京七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天坛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上,文物专家向中外媒体详细介绍这条历经750余年、贯穿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的城市轴线,让中外媒体参访团现场感受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说的“北京都独有的壮美秩序”,感受中国首都城市轴线规划杰作。中外记者还就中轴线保护工作采访了现场专家,据介绍,在中轴线保护的过程中,北京市不断加大文物建筑腾退修缮、非文物建筑整治及环境提升力度,老城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不断得到强化,中轴线周边环境得到整治提升。

在祈年殿,中外媒体采访了天坛副园长刘勇,了解天坛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天坛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2020年以来,天坛按照“最小代价、最小干预”的原则,完成文物修缮和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完成皇穹宇、皇乾殿及祈年殿原状陈设提升工程,不断完善遗产价值阐释。
天坛保护利用是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缩影。近10年来,北京持续开展有效工作,以高标准原则、规范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组织实施了一批高水平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项目,重点实施了天坛公园长廊、故宫养心殿等一大批研究型文物保护项目。2021年北京首次发布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状况报告,2022年北京首次推出《世界遗产在北京》手册,2023年创新成立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联盟,增强北京地区世界遗产地的凝聚力,展示保护成果,实现创新性发展,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整体群落,贡献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共荣共生的“北京模式”。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获得世界遗产组织高度认可,2020年,周口店猿人洞保护建筑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创新奖;2021年,长城通过八达岭反应性监测被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评为保护管理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