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轴要闻

»

正文

腾讯举办“数字中轴,点亮文明”研讨会 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日期: 2022-11-04

 

数字中轴 点亮文明

 

      “北京中轴线内涵非常丰富,这是世界上其它中轴线没有办法比的。”10月12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专家研讨会”上说。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故宫、至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1267年,形成、完善于明清及近现代,历经七百余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是中国都城规划发展至成熟的典范之作。

 

      2012年,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20年8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印发的《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驶入快车道,各项风貌保护和传播工作正积极展开。

 

      本次研讨会以“数字中轴,点亮文明”为主题,由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以下简称“腾讯SSV”)、腾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腾讯北京总部共同主办,旨在挖掘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历史内涵,以数字化方式助力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和“申遗”工作。

 

科技助力中轴线的活化和申遗

 

      在研讨会上,北京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原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说,真正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必须具备社会性和全民性特征,“一方面,大众性的移动数字文化席卷全球,使文化传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能力;另一方面,依托数字科技让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活起来、动起来、响起来,能够让千年文脉历久弥新,从而带动文旅发展和文物保护”。

 

北京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原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

       

      谈到北京市文物局与腾讯的战略合作,于平说,双方将基于各自优势和资源,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中轴线IP强化与传播、中轴线遗产体系建设、数字博物馆建设、申遗指数体系建设、互联网+文物文创、文物及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说,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汇集了整座城市建筑的精髓,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也体现了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将促进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向世界展示文化、文明历史进程中积淀的历史光芒,也让我们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数字中轴、点亮文明——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这是腾讯战略升级、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以后第一个数字文化领域的标杆项目,我们希望运用商业和科技能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来一次全新的探索。”

 

为什么要保护和活化中轴线

 

      单霁翔在演讲中说,可以从中轴线看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世界各地的轴线都没有能够在一条轴线上呈现这么丰富的内涵,这是中轴线最有特色的。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

 

      “保护中轴线是保护什么?中轴线今天仍然是统领城市天际线的老城里最重要的一条线,应该保护城市景观,中轴线往四周望下去,今天需要保护并且再现。”单霁翔说,北京中轴线不仅仅是一个形象,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使中轴线回归人的生活,要使人的生活更美好、城市更宜居,更多的文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在这里展开。

 

      单霁翔还讲述了“让中轴线活起来”的一则故事。2019年春节,故宫博物馆举行“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大型立体展览,故宫开放区域均为实景体验区域,宫殿门口悬挂春联门神,廊庑装饰着华美的宫灯,近千件文物展出。故宫博物院还动用技术力量,恢复紫禁城的春节原貌,给予观众“数字沉浸式”体验。

 

      谈到如何利用科技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单霁翔的建议是,“把中轴线做成大IP,就是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跟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能够真正结合起来。”

 

理解中轴线,讲好中国故事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在演讲中介绍,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逾7个世纪历史层级累积,建筑群严谨对称的规划,秩序性的景观形态,为城市建设中“以中为尊”传统观念提供了独特的物质见证,反映出通过城市营建社会秩序、规范社会生活的美好愿望。中轴线多元化的空间组织不仅为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传统,而且为业已消逝的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

 

      建成至今,北京中轴线依旧持续地对城市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显示出中国传统规划理念的持续声音,吕舟说,“北京中轴线是传统中国秩序的极致象征,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事件,乃至见证了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

 

      吕舟表示,中轴线有很多故事,但目前多数不为人所知,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矩阵式的数据力量,把这些故事讲出去。

 

数字技术赋能中轴线文化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关键词是“数字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发表了题为“数字技术赋能北京中轴线文化旅游”的演讲。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

       

      祁述裕表示,数字技术给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和创新点。利用技术手段展现中轴线中外古今融通的沉浸式互动空间场景,加强中国现象文化IP的再造和转化,以老经典与新时尚的创意融合,推动跨界融合,增强中轴线旅游的吸引力,这些都是未来可着力的方向。祁述裕同时还强调,数字技术赋能中轴线文化保护传承,技术是基础,创意是关键,最后真正显示功力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说,中轴线如果作为文化遗产的话,我们第一诉求希望它是活的,不能是单纯地关注历史价值和稀缺性,更应该关注的是活在当下的人在里面的需求和体验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地位和空间,更多的是在这个空间上的生产生活。“如果让我想象中轴线未来是什么样子,我想应该是传统与现代一体两翼,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古代建筑、现代设施、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字文化负责人舒展

       

      腾讯SSV数字文化负责人舒展介绍了腾讯在数字文化领域的探索。2020年,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让敦煌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腾讯还和故宫博物院合作“慢直播”,用三天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展现红墙银杏的魅力,吸引超过200万人线上观看;近期还联合腾讯区块链团队在NFT文化场景做了创新探索。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的数字文化团队,将以北京中轴线项目为开端,全面整合腾讯内外的科技、运营和传播能力,共建中华数字文博馆,让更多的用户去消费、去体验、去参与,通过数字化创造的好的内容、好的IP、好的产品,可以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助力场景创新,助力产业创新。

 

 

来源:新京报、北京中轴线微信公众号

首页